24小时咨询电话17787100018
企业职工免费培训
企业职工免费培训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相关知识
  • 捏脊疗法常用腰背部穴位知识培训

    时间:2022-10-07关注:970

      (1)扁井

      【部位】在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,肩部筋肉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取患儿坐位,用拇指与食、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本穴,称拿肩井。用指端按之,称按肩井。拿3-5次;按0.5-1分钟。

      【功效】宣通气血、发汗解表。

      【主治】感冒、惊厥、上肢抬举受限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多用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,也可用于治感冒、上肢痹痛等证。

      (2)大椎

      【部位】 在第7颈椎棘突下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中指或拇指端揉之,称揉大椎。医者用双手拇、食指将其周围的皮肤捏起,向穴中挤去,称为捏挤大椎。揉30-50次;捏挤至局部皮肤充血或紫红瘀斑为度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解表、通经活络。

      【主治】发热、感冒、项强、咳嗽、百日咳等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大椎有清热解表的作用,主要用于感冒、发热、项强等证。此外用提捏法,以屈曲的食、中两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,至局部皮下出现轻度瘀血为止,对百日咳有一定的疗效。

      (3)风门

      【部位】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食、中指端揉之,称揉风门。揉2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疏风解表、宣肺止咳。

      【主治】风寒感冒、咳嗽气喘、鼻塞等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风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,咳嗽气喘。临床上多与清肺经、揉肺俞、推揉膻中等配合应用。

      (4)肺俞

      【部位】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食、中指端或两拇指端揉之,称揉肺俞;用两拇指端分别自肩胛骨内缘由上向下做分向推动,称为分推肩胛骨。揉50-l00次;分推100-2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调肺气、补虚损、止咳嗽。

      【主治】咳嗽气喘、外咳不愈、痰鸣、胸闷腹痛、发热等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肺俞、分推肺俞,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。如久咳不愈,按揉肺俞时可加沾少许盐粉,效果更好。

      (5)脾俞

      【部位】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食、中指端或两拇指端揉之,称揉脾俞。揉50-1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健脾胃、助运化、祛水湿。

      【主治】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、腹泻、食欲不振、疳积、四肢乏力、肌肉消瘦、慢惊风及水肿、黄疸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常治疗脾胃虚弱,乳食内伤,消化不良等症,多与推脾经、按揉足三里等合用。

    588a0.jpeg

      (6)胃俞

      【部位】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食、中指端或两拇指端揉之,称揉胃俞;用指端按之,称按胃俞。揉50-100次;按0.5-l分钟。

      【功效】和胃健脾、理中降逆。

      【主治】胃脘疼痛、呕吐、腹胀、慢性腹泻、消化不良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按之治胃痛,除食积;揉之治胃虚;按揉结合可用于和胃降逆,理中健脾。

      (7)肾俞

      【部位】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食、中指端揉之,或用两拇指揉之,称揉肾俞。揉50-1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滋阴壮阳,补益肾气。

      【主治】肾虚腹泻、气喘、遗尿,阴虚便秘,少腹痛,下肢痿软乏力,慢性腰背痛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常用于肾虚腹泻,或阴虚便秘,或下肢瘫痪等症,多与揉上马、补脾经,或推i关等合用。

      (8)腰俞

      【部位】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3.5寸(即腰眼)凹陷中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两拇指或食、中指端揉之,称揉腰眼。揉20-3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通经活络。

      【主治】腰痛、下肢瘫痪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按揉腰俞能通经活络,多和于腹痛及下肢瘫痪。

      (9)脊椎

      【部位】人椎至长强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捏法自下而上捏之,称捏脊;用食中指腹自上而下做直推法,称为推脊。捏脊一般捏3—5遍,每捏三下再将脊背皮肤提一下,称为捏三提一法。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,使肌肉放松。推脊一般操作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调阴阳、理气血、和脏腑、通经络、培元气、壮身体。

      【主治】疳积、腹泻、呕吐、便秘、惊风、夜啼等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①本法单用名捏脊疗法,不仅常用于小儿疳积、腹泻等病证,还可应用于成人失眠、肠胃病、月经不调等病证。本法操作时亦旁及足太阳膀胱经脉,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,重提或按揉相应的背部俞穴,能加强疗效。②推脊柱穴从上至下,能清热,多与清河水、退六腑、推涌泉等合用。

      (10)七节骨

      【部位】在第4腰椎与尾骨端(长强)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拇指桡侧面或食、中指腹自下向上推之,称推上节骨,自上而下推,称推下七节骨。推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温阳止泻、泄热通便。

      【主治】虚寒腹泻、多痢、肠热便秘、痢疾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①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,多用于虚寒腹泻、久痢等证。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、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、遗尿等证。若属实热证,则不宜用本法,用后多令儿腹胀或出现其他变证。②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,多用于肠热便秘,或痢疾等证。若腹泻属虚寒者,不可用本法,恐防滑泄。

      (11)龟尾

      【部位】 尾椎骨端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中指或拇指端揉,称揉龟尾。揉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通调督脉之经气,调理犬肠之功能。既能止泻,又能通便。

      【主治】腹泻、便秘、脱肛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龟尾穴即督脉经之长强穴,揉之能通调督脉之经气,调理大肠的功能。穴性平和,能止泻,也能通便。多与揉脐、推七节骨配合应用,以治腹泻,便秘等证。

    来源声明:本文章系云南良才职业培训学校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,如需转载请注明。以上内容部分(包含图片、文字)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。
    以上就是关于“捏脊疗法常用腰背部穴位知识培训 ”的全部介绍,如果需要详细了解相关课程,咨询电话:17787100018(点击电话拨打)
    首页 QQ 电话17787100018 微信 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