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咨询电话17787100018
企业职工免费培训
企业职工免费培训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相关知识
  • 捏脊疗法常用头颈部穴位知识培训

    时间:2022-10-06关注:1109

      (1)攒竹(天门)

      【部位】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两手拇指桡侧或指腹自下而上交替直推,称为推攒竹,又称开天门。操作3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发汗解表、开窍醒脑、镇静安神。

      【主治】感冒、发热无汗、头痛、惊惕不安、精神萎靡等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常用于外感外热,头痛等症,多与推坎宫、揉太阳等合用;若惊惕不安,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、按揉百会等合用。

      (2)坎宫

      【部位】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两拇指端分别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,称推坎官。一般操作30-50次。

      【主治】外感发热、头痛、目赤痛、惊风等症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常用于外感发热、头痛,多与推攒竹、揉太阳等合用;若用于治疗目赤痛,多和清肝经、清河水等合用。亦可推后点刺放血或用掐按法,以增强疗效。

      (3)太阳

      【部位】眉后凹陷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中指端揉该穴,称揉太阳或运太阳。向眼前方向揉为补,向耳后方揉为泻。以两拇指桡侧白前向后直推,称推太阳。揉3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疏风解表、清热、明目止头痛。

      【主治】感冒、发热、头痛、目赤痛、近视、惊风等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。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。若外感表虚、内伤头痛用补法。

      (4)耳后高骨

      【部位】耳后人发际高骨下凹陷中。

      【操作】 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之,称揉耳后高骨。操作3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发汗解表,除烦安神。

      【主治】感冒头痛、烦躁不安、惊风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耳后高骨主要能疏风解表,治感冒头痛,多与推攒竹、推坎宫、揉太阳等合用;亦能安神除烦,治神昏烦躁等证。

      (5)人中

      【部位】人中沟中线上1/3与下2/3交界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拇指甲掐该穴,称掐人中。一般掐5下或醒后即止。

      【功效】安神镇惊、升阳举陷、止头痛。

      【主治】头痛、目眩、惊风、遗尿、脱肛、夜寐不安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百会为诸阳之会,治疗惊风、惊厥、烦躁等症,多与清肝经、清心经、掐揉小天心等合用;治疗遗尿、脱肛等证,常与补脾经、补肾经、推三关、揉丹田等合用。

      (7)天柱骨

      【部位】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医者一手食、中指并拢,用指腹南上而下直推,称推天柱骨。或用汤匙边蘸水白上向下刮,称刮天柱骨。一般推100-500次;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。

      【功效】降逆止呕、祛风散寒。

      【主治】呕吐恶心、外感发热、颈项僵痛、后头痛、惊风、咽痛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板门、揉中脘等合用,单用本法亦有效,但推拿次数须多才行;治疗外感发热、颈项强痛等症多与拿风池、掐揉二扇门等同用;用刮法多以酒盅边沾姜汁或凉水自上向下刮、至局部皮下有轻度瘀血即可。

    9880a225.png

      (8)风池

      【部位】后发际(颈椎下部)两侧凹陷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医者位于患儿身后,以两手之四指肤患儿头侧,两拇指端按揉本穴,称揉风池。或用拇指拿之,称拿风池。揉30-50次;拿3-5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发汗解表、祛风散寒。

      【主治】感冒头痛、发热无汗、颈项强痛等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本法对发汗效果显著,往往立见汗出,若再配合推攒竹、掐揉二扇门等,发汗解表之力更强。

      (9)印堂

      【部位】两眉连线的中点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左手扶患儿头部,右手拇指端推之,称推印堂。推30-50次,或以拇指甲掐之,称掐印堂。一般掐3-5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醒脑提神、祛风通窍。

      【主治】感冒头痛、昏厥抽搐、慢惊风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治疗头痛感冒用推法,治疗惊厥用掐法。掐印堂还可作为望诊用,如印堂处青色主惊、惊泻;亦主热证。

      (10)囟门

      【部位】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,百会前骨陷中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两手扶患儿头部,两拇指自前发际向上交替推至囟门,再自囟门向两旁分推。若囟门未闭合时,仅推至边缘。操作各3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镇惊、安神、通窍。

      【主治】头痛、惊风、头晕、目眩、鼻塞、神昏、烦躁、衄血等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多用于头痛、惊风、鼻塞等症。正常前囟在生后12-18个月之间才闭合,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,不可用力按压。

      (11)山根

      【部位】两目内眦之中。

      【操作】一手扶儿头部,用另手拇指甲掐之,称为掐山根。一般掐3-5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开窍、定神、醒目。

      【主治】惊风、抽搐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掐山根多与掐人中、掐老龙等合用。本穴除用于治疗疾病外,还用于诊断,如见山根处青筋显著为脾胃虚寒或惊风。

      (12)牙关

      【操作】患儿取坐位,医者以两手指端按揉之,称为按牙关或揉牙关。一般6-1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疏风、开窍、止痛。

      【主治】牙关紧闭、口眼歪斜、牙痛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按牙关主要用于牙关紧闭;若口眼歪斜,则多用揉牙关。

      (13)迎香

      【部位】鼻翼旁0.5寸鼻唇沟中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食、中二指或两拇指端按揉之,称揉迎香。操作20-3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宣肺气、通鼻窍。

      【主治】鼻塞不通,鼻流清涕,呼吸不畅,口眼歪斜,急慢性鼻炎等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鼻为肺窍,穴居两侧,揉之能宣肺气,通鼻窍。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,呼吸不畅,效果较好,多与清肺经、拿风池等合用。

      (14)桥弓

      【部位】在颈部两侧,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息儿取坐位,医者一手扶患儿头侧,另手指、食指白上而下拿之,称为拿桥弓;或用拇指推法自上而下推之,称推桥弓;用抹法自上而下抹之,称为抹桥弓。拿3—5下;推或抹3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舒筋活络、调和气血。

      【主治】先天性肌性斜颈、颈项强痛、惊风等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小儿主要用于肌性斜颈和惊风症,成人可用于高血压。

    来源声明:本文章系云南良才职业培训学校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,如需转载请注明。以上内容部分(包含图片、文字)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。
    以上就是关于“捏脊疗法常用头颈部穴位知识培训”的全部介绍,如果需要详细了解相关课程,咨询电话:17787100018(点击电话拨打)
    首页 QQ 电话17787100018 微信 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