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咨询电话17787100018
企业职工免费培训
企业职工免费培训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相关知识
  • 捏脊疗法常用上肢部穴位知识培训

    时间:2022-10-07关注:1359

      (1)脾经

      【部位】拇指末节螺纹面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,同时以拇、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,使之微屈,再用右手拇指白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,称为补脾经;若将患儿拇指伸直,自拇指根推向指尖,称为清脾经;若来回用力推之,称为清补脾经。一般操作100-500次.

      【功效】健脾补气、清热利湿、化痰止咳、和胃消食。

      【主治】腹泻、食欲不振、黄疸、痢疾、胃脘痞满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补脾经能健脾胃,补气血。主治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、食欲不振、肌肉消瘦、消化不良等病证。清脾经则清热利湿,化痰止呕。主治湿热熏蒸、皮肤发黄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痢疾等症。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,增进食欲。主治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满、吞酸恶食、腹泻呕吐等证。若湿热留恋,久不消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,可单用本法治之。注意:①小儿脾胃薄弱,不官攻伐太甚,在一股情况下,脾经穴多用补法,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。②小儿体虚,正气不足,患斑疹热病时,推补本穴,可使隐疹透出,但手法宜快,用力宜重。

      (2)肝经

      【部位】食指末节螺纹面。

      【操作】左手握住患儿之手,使其手指向上,手掌向外,然后再用右手拇指掌面由下而上直推,称清肝经,若由上而下直推或旋推之,称补肝经。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平肝泻火,熄风镇惊,解郁除烦。

      【主治】惊风抽搐、烦躁不安、目赤肿痛、五心烦热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补肝经一般不常用,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,或以补肾经代之,称为滋肾养肝法。

      (3)心经

      【部位】中指末节螺纹面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住患儿之手,使其中指向上,手掌向外,然后再以右手拇指自患儿中指末节向指尖方向直推,称清心经;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,称补心经0 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退心火。

      【主治】高热面赤、口舌生疮、小便短赤、惊风、惊吓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、面赤口疮、小便短赤等,多与清天河水、清水肠等合用。本穴宜用清法,不宜用补法,恐动心火之故。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,睡卧露睛等证,需用补法时,可补后加清,或以补脾经代之。

      (4)肺经

      【部位】无名指末节螺纹面。

      【操作】医者左手握住患儿之左手,使其无名指向上,手掌向外,然后用右手拇指腹,自无名指末节根部向指尖方向直推,称清肺经;南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,称为补肺经0 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肺经能宣肺清热、止咳化痰;补肺经能补益肺气。

      【主治】感冒发热、咳嗽气喘、痰鸣、胸闷、鼻下、鼻流浊涕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补肺经用于肺气虚损、咳嗽气喘,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证;清肺经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、气喘、痰呜等肺经实热证。

      (5)肾经

      【部位】在小指末节螺纹面。

      【操作】先以左手握住患儿之左手,使手掌向上。再以右手拇指,从患儿小指尖推至掌根,称为清肾经;由掌根直推至小指尖,称为补肾经。一般操作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利下焦湿热;滋肾壮阳、强筋健骨。

      【主治】膀胱蕴热、小便短赤、腹泻及小儿肾炎等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补肾经用于先天不足、久病体虚、肾虚久泻,多尿、遗尿,虚汗喘息等证。清肾经用于膀胱蕴热,小便赤涩等证。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,需用清法时,也多以清小肠代之。

      (6)大肠

      【部位】在食指桡侧缘,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住患儿之左手,使掌侧置;再以右手食、中二指挟住患儿拇指,然后用拇指桡侧面,白指尖直推至虎口为补,称为补大肠;反之为清,称为清大肠;若来回推之,称为清补大肠。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温中止泻、涩肠同脱;清热利湿导滞。

      【主治】腹泻、痢疾、脱肛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补大肠能涩肠固脱,温中止泻。用于虚寒腹泻、脱肛等病证。清大肠能清利肠腑,除湿热、导积滞。多用于湿热,积食滞留肠道,身热腹痛,痢下赤白,大便秘结等症。本穴又称指三关,可用于诊断。

      (7)小肠

      【部位】在小指尺侧边缘,白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,称为补小肠;反之则为清,称为清小肠。操作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补小肠可滋阴补虚;清小肠可清热利尿。

      【主治】 小便短赤、多尿、遗尿、尿闭、水泻、口舌生疮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,泌清别浊,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,尿闭,水泻等症。若心经有热,移热于小肠,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,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。若属下焦虚寒,多尿、遗尿则宜用补小肠。

      (8)肾顶

      【部位】在小指顶端。

      【操作】医者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,称揉肾顶。揉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收敛元气,固表止汗。

      【主治】自汗、盗汗、解颅、大汗淋漓不止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肾顶能收敛元气,固表止汗,对自汗、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证均有一定的疗效。

      (9)肾纹

      【部位】以手掌面,小指第2指间关节横纹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之,称揉肾纹。揉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祛风明目,散瘀结。

      【主治】目赤肿痛、热毒内陷、鹅口疮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,瘀结不散所致的高热,呼吸气凉,手足逆冷等证。

      (10)掌小横纹

      【部位】在掌面小指根下,尺侧掌纹头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之,称揉掌小横纹。揉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散结,宽胸宣肺,化痰止咳。

      【主治】痰热咳喘、口舌生疮、百日咳、肺炎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主要用于喘咳,口舌生疮等,为治疗百日咳、肺炎的要穴。临床上用揉掌小横纹治疗肺部湿性哕音,有一定的疗效。

      (11)小横纹

      【部位】在掌面食、中、无名、小指的掌指关节横纹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拇指侧向食指或小指的掌指关节横纹处,来回推之,称推小横纹;以拇指甲依次掐之,继以揉之,称为掐小横纹。推100-300次;掐3-5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退热、消痈、散结。

      【主治】脾胃热结、口唇破裂、口疮、腹胀、发热、烦躁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主要用于脾胃热结、口唇破烂及腹胀等证。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哕音,有一定疗效。

      (12)四横纹

      【部位】掌面食、中、无名、小指的第一指向关节横纹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患儿四指并拢,医者以拇指端从食指横纹处向小指横纹处,称推四横纹;经拇指甲依次掐揉之,称掐四横纹。推100-300次;掐3-5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退热除烦,散瘀结。

      【主治】疳积、腹胀腹痛、气血不和、消化不良等证。常与补脾经、揉中脘等合用。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本穴出血以治疗疳积,效果也好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多用于疳积、腹胀、气血不和、消化不良等证。常与补脾经、揉中脘等合用。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本穴出血以治疗疳积,效果也好。

      (13)运土入水

      【部位】手掌面,拇指桡侧经手掌边,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至尖端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住患儿之左手手指,使手掌朝上,同时拇、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,再用右手拇指侧面,自患儿拇指端循手掌边缘,向上推运至小指端为l遍。100-300遍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脾胃湿热,利尿止泻。

      【主治】湿热内蕴、少腹胀满、小便短赤、呕吐泄泻、便秘、痢疾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常用于新病、实证,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、小便赤涩、泄泻痢疾等证。

      (14)运水入土

      【部位】手掌面,小指尺侧缘沿手掌边缘至拇指桡侧尖端成一弧形曲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左手握住患儿之左手手指,使手掌朝上,用右手拇指侧面,自患儿小指端循手掌边缘,向上推运至拇指端为1遍。100-300遍。

      【功效】健脾助运,润燥通便。

      【主治】脾胃虚弱、肚大青筋、腹胀、食欲不振、泻痢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多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,腹泻痢疾、疳积、便秘等证。

      (15)胃经

      【部位】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拇指或食、中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,称清胃经旋推胃经为补胃经。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胃经可和胃降逆,除烦止渴;补胃经能健脾胃,助运化。

      【主治】恶心呕吐、烦渴善饥、呃逆、嗳气、吐血衄血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口臭、便秘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清胃经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等证。临床上多与清脾经、推天椎骨、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,治疗脾胃湿热,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;若胃肠实热、脘腹胀满、发热烦渴、便秘纳呆,多与清大肠、退六腑、揉天枢、推下七节骨等合用。补胃经临床上常与补脾经、揉中脘、摩腰、按揉足三里等合用,治疗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纳呆腹胀等证。

      (16)板门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掌大鱼际平面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左手托住患儿之左手,再以右手食、中指挟住患儿的拇指,然后用拇指端运之或揉之,称为揉板门或运板门;用右手拇指侧面自板门向大横纹,称板门推向横纹;若以右手拇指侧面自大横纹推向板门,又称为横纹推向板门。揉、推各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滞;止泻、止呕。

      【主治】乳食停积、腹胀腹泻、食欲不振、呕吐、暖气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板门能健脾和胃,消食化滞,通达上下之气,多用于乳食停积,食欲不振或嗳气。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,主治乳食停滞引起的腹泻及各种泄泻。横纹推向板门则能呕吐,主治胃气上逆而致的各种呕吐,多与推天柱骨配用,加强止呕吐疗效。

      (17)内劳宫

      【部位】在掌心中,屈指当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中点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患儿之四指,使手伸直,再以右手食、中二指夹住息儿之拇指,然后以中指甲掐揉之,称掐揉内劳官;以拇指自小指根掐运起,经掌小横纹、小天心至内劳宫,称运内劳宫,又称为水底捞明月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除烦,熄风凉血。

      【主治】发热、五心烦热、口舌生疮、烦渴、齿龈糜烂、便血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内劳官能清热除烦,用于心经有热而致口舌生疮、发热、烦渴等证。运内劳官为复合手法,能清虚热,对心、肾两经虚热最为适宜。

      (18)内八卦

      【部位】以掌中心为圆心,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/3处为半径,画一圆圈,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持患儿左手之四指,使掌心向上,同时拇指按定离卦,再以右手食、中二指夹住患儿之拇指,然后用拇指顺时针掐运,称顺运内八卦;若逆时针掐运称为逆运内八卦。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顺运八卦能宽胸理气,止咳化痰,行滞消食;逆运八卦能降气平喘。

      【主治】咳嗽痰喘、胸闷纳呆、腹胀呕吐等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临床上顺运与逆运八卦合用,可于推脾经、推肺经、揉板门、揉中脘等配合使用。

      (19)小天心

      【部位】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中指端揉之,称揉小天心;以拇指甲掐之,称掐小天心;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,称捣小天心。揉100-300次;掐、捣各5-20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、镇惊、利尿、明目、安神。

      【主治】目赤肿痛、口舌生疮、惊惕不安、小便短赤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小天心能清热、镇惊、利尿、明目,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目赤肿痛、口舌生疮、惊惕不安或心经有热,移热于小肠而见小便短赤等证。此外对新生儿硬皮症,黄疸,遗尿,水肿,疮疖,痘疹欲出不透亦有效。掐、捣小天心能镇惊安神。主要用于惊风抽搐,夜啼,惊惕不安等证。若见惊风眼翻、斜视,可配合掐老龙、掐人中、清肝经等合用。眼上翻者则向下掐、捣;右斜视者向左掐、捣;左斜视者向右掐、捣。

      (20)总筋

      【部位】在掌后腕横纹中点。

      【操作】一手握患儿手指,另手拇指甲掐之,称掐总筋;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,称揉总筋。掐3-5下;揉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心经热、散结止痉。

      【主治】口舌生疮、潮热、夜啼、牙痛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、清心经配合,治疗口舌生疮、潮热、夜啼等实热证。操作时手法宜快,并稍用力。治疗惊风抽掣多用掐法。

      (21)大横纹

      【部位】仰掌,掌后横纹。近拇指端称阳池,近小指端称阴池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(总筋)向两旁分推,称为推大横纹,又称分阴阳。自两旁(阴池、阳池)向总筋合推,称合阴阳。推3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分阴阳可平衡阴阳、调和气血、行滞消食:合阴阳可化痰散结。

      【主治】寒热往来、烦躁不安、乳食停滞、腹胀、腹泻、呕吐、痢疾、痰结喘嗽、胸闷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分阴阳多用于阴阳不调,气血不和而致寒热往来,烦躁不安,以及乳食停滞,腹胀,腹泻,呕吐等证。亦有用治痢疾,有一定效果。但在操作时,如实热证阴池宜重分,虚寒证阳池宜重分。合阴阳多用于痰结喘嗽,胸闷等证,若本法配揉肾纹,清天河水能加强行痰散结的作用。

      (22)老龙

      【部位】 在中指甲后一分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拇指甲掐之,称掐老龙。掐5下,或醒后即止。

      【功效】开窍醒神。

      【主治】急惊风,高热抽搐,不省人事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。若急惊暴死,掐之知痛有声者易治,不知痛而无声者,一般难治。

      (23)十王

      【部位】在十指尖端指甲内赤白肉际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患儿之手,使手掌向外,手指向上,再以右手拇指甲先掐患儿中指,然后逐指掐之,称掐十王。各掐3—5下,或配后即止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,醒神,开窍。

      【主治】高热惊风、抽搐、昏厥、两目上视、烦躁不安、神呆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掐十王主要用于急救。多与掐人中、掐老龙、掐小天心等合用。

      (24)二扇门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食、中指端揉之,称揉二扇门;令患儿手掌向下,医者两手食、中二指固定息儿腕,无名指托其手掌,然后用两拇指甲掐之,继之揉之,称掐二扇门。揉100-500次;掐3-5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发汗透表,退热平喘。

      【主治】伤风,感冒,发热无汗,痰喘气阻,呼吸不畅,急惊风,口眼歪斜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二扇门是发汗效法。揉时要稍用力,速度宜快,多用于风寒外感,本法与揉肾顶、补脾经、补肾经等配合应用,适宜于平素体虚外感者。

      (25)上马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住患儿之左手,使手心向下,再以右手拇指甲掐之,称掐上马;以拇指端揉之,称揉上马。掐3-5下;揉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滋阴补肾.顺气散结,利水通淋。

      【主治】虚热喘咳、小便短赤不利、遗尿、脱肛、腹痛、牙痛、睡时磨牙、消化不良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主要用于阴虚阳亢,潮热烦躁,牙痛,小便赤涩淋沥等证。本法对体质虚弱,肺部感染有干性哕音,久不消失者配揉小横纹;湿性哕音配揉掌小横纹,多揉有一定疗效。

      (26)外劳宫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中,与内劳宫相对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用中指端揉之,称揉外劳官;以拇指甲掐之,称掐外劳官,揉100-300次;掐3-5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温阳散寒,升阳举陷,兼能发汗解表。

      【主治】腹痛肠鸣、腹泻腹胀、风寒感冒、鼻塞流涕、痢疾、脱肛、遗尿、疝气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临床上揉法为多,揉外劳主要用于一切寒证,不论外感风寒,鼻塞流涕以及脏腑积寒,完谷不化,肠鸣腹泻,寒痢腹痛,疝气等皆宜,且能升阳举陷,故临床上也多配合补脾经、补肾经、推三关、揉丹田等治疗脱肛、遗尿等证。

      (27)五指节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指背面,五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患儿之左手,使掌面向下,然后用右手拇指甲由小指或从拇指依次掐之,继以揉之,称掐五指节;以拇、食指揉搓之,称揉五指节。掐各3-5下;揉搓30-5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祛风痰、通关窍、安神镇惊。

      【主治】惊风、惊惕不安、胸闷、咳嗽、风痰、吐涎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掐五指节主要用于惊惕不安,惊风等证,多与清肝经、掐老龙等合用;揉五指节主要用于胸闷、痰喘、咳嗽等证,多与运内八卦,推揉膻中等合用。

      (28)威灵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第2、3掌骨歧缝间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拇指甲掐之,继以揉之,称为掐威灵。5-10次,或醒后即止。

      【功效】开窍醒神。

      【主治】惊风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主要用于急惊暴死、昏迷不醒时的急救。

      (29)精宁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第4、5掌骨歧缝间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拇指甲掐揉之,称掐精宁。掐5-1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行气,破结,化痰。

      【主治】痰食积聚、气吼痰喘、干呕、疳积及急惊昏厥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本法多与掐威灵合用,用于昏迷不醒,以加强开窍醒神之作用。体虚者宜慎用,如必须应用时多与补脾、推三关、捏脊等同用,以免克削太甚,元气受损。

      (30)左端正

      【部位】 在中指甲根桡侧,旁开1分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拇指甲掐之或揉之,分别称掐左端正或揉左端正。掐3-5下;揉50-1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升提中气,止泻,醒神开窍。

      【主治】 水泻、痢疾、惊风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 揉左端正能升提,主要用于水泻、痢疾等证。

      (31)右端正

      【部位】在中指甲根尺侧,旁开1分处(赤白肉际处)。

      【操作】 用拇指甲掐之或揉之,分别称掐右端正或揉右端正。掐3-5下;揉50-1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降逆止呕、止血。

      【主治】恶心呕吐、鼻出血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揉右端正能降逆止呕,主要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。并用于小儿惊风,常L掐老龙、清肝经合用。本穴对鼻衄有良效,用细绳由中指第3节横纹起扎至指端(不可过紧),扎好后患儿静卧。

      (32)外八卦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外劳宫周围,与内八卦相对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拇指做顺时针方向掐运,称运外八卦。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宽胸理气,通滞散结。

      【主治】胸闷,腹胀,便秘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临床上多与摩腹、推揉膻中等合用,治疗胸闷、腹胀、便结等证。

      (33) 一窝风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之,称揉一窝风。揉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温中行气,止痹痛,利关节。

      【主治】腹痛、肠鸣、关节痹痛、伤风感冒等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常用于受寒,食积等原因此起的腹痛等证,多与拿肚角、推二关、揉中脘等合用。本法亦能发散风寒,宣通表里,对寒滞经络引起的痹痛或感冒风寒等证也有效。

      (34)膊阳池

      【部位】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托住患儿之左手,使掌面向下,再以右手拇指甲掐之,继以揉之,称为掐膊阳池;或以中指端揉之,称揉膊阳池。掐3-5下;揉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止头痛、通大便、利小便。

      【主治】大便秘结、小便短赤、感冒头痛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掐、揉膊阳池能止头痛,通大便,利小便,特别对大便秘结,多揉之有显效,但大便滑泻者禁用;用于感冒头痛,或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其他解表、利尿法同用。

      (35)洪池

      【部位】肘横纹中点。

      【操作】一手拇指按于穴位上,一手拿其四指摇之,称按摇洪池。摇5-10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调和气血,通调经络。

      【主治】气血不和、关节痹痛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用于上肢气血阻滞不通的病证。

      (36)月斗肘

      【部位】肘关节、鹰嘴处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拇、食、中三指托患儿肘部,以右手拇、食二指叉入虎口,同时用中指按小鱼际中点,然后屈患儿之手,上下摇之,称摇肘肘。摇20-30下。

      【功效】通经活血,行气化痰。

      【主治】痹痛、痞块、痰嗽、急惊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用于痹证、痞满及食积。

      (37)三关

      【部位】前臂桡侧,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食、中指腹,自腕推向肘,称推三关。推100-5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温阳散寒,发汗解表。

      【主治】腹痛腹泻、畏寒、四肢乏力、病后体虚、斑疹白、疹出不透及风寒感冒等一切虚、寒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,命门火衰,下元虚冷,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,面色无华,食欲不振,疳积,吐泻等症。多与补脾经、补肾经、揉丹田、捏脊、摩腹等合用。对感冒风寒,怕冷无汗或疹H{不透等证,多与清肺经、推攒竹、掐揉_二扇门等合用。此外对疹毒内陷,黄疸,阴疽等证亦有疗效。

      (38)天河水

      【部位】前臂正中.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食、中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,称为清天河水。先以运内劳官法运之,然后屈患儿四指向上,以左手握住,冉以食、中二指顶端门内关、间使循天河向上一起一落地打至洪池,同时用口吹气随之,称打马过天河;用食、中指腹,自内劳宫推向肘横纹,称为大推天河水。操作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解表,泻火,除烦。

      【主治】外感发热、内热、潮热、烦躁不安、口渴、弄舌、惊风等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本穴性微凉,清热而不伤阴,善清卫分、气分之热。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证。如五心烦热,口燥咽干,唇舌生疮,夜啼等证;对于感冒发热,头痛,恶风,汗微出:,咽痛等外感风热者,也常与推攒竹、推坎宫、揉太阳等合有和。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,多用于实热,高热等证。

      (39)六腑

      【部位】前臂尺侧缘,腕横纹至肘横纹成-一直线。

      【操作】以左手握其腕部,用另一于拇指腹或食、中指面向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,称为推六腑或退六腑。推100-300次。

      【功效】清热、凉血、解毒。

      【主治】高热、烦渴、惊风、鹅口疮、木舌、重舌、咽痛、痄腮、大便秘结干燥等一切实热病证。

      【临床应用】本穴性寒凉,善清营、血分之热。对温病邪人营血,脏腑郁热积滞,壮热烦渴,腮腺炎及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。本穴与补脾经合用,有止汗的效果。若患儿平素大便溏薄,脾虚腹泻者,本法慎用。

    来源声明:本文章系云南良才职业培训学校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,如需转载请注明。以上内容部分(包含图片、文字)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。
    以上就是关于“捏脊疗法常用上肢部穴位知识培训 ”的全部介绍,如果需要详细了解相关课程,咨询电话:17787100018(点击电话拨打)
    首页 QQ 电话17787100018 微信 报名